今年以來國產新能源市場新政不斷,先行一步的“造車新勢力們”借此東風,一掃過去的“陰霾”個個身價“暴漲”。最新出臺的“十四五”規劃,更將新能源汽車送上了風口。
在此背景下,國內老牌車企們也開始加大力度全速前進,以擁抱即將到來的電動化熱潮。而在老牌車企集體入局之后,新一輪電動車大戰也就此打響。
老牌車企們再掀新一輪造車熱潮
近日東風汽車集團旗下新能源造車平臺,嵐圖汽車宣布首款量產車命名嵐圖FREE,定位為零焦慮大中型智能電動SUV,軸距超過2.9米,將于12月18日在深圳全球首秀。與此同時,上汽聯合阿里巴巴推出了全新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,初創期即拿到100億人民幣融資,成為又一家宣布造車的新平臺。
其實不止是東風、上汽,北汽的Arcfox也在近期頻頻亮相;先行一步的廣汽,更是憑借其推出的廣汽埃安、傳祺收獲了大量的關注。從這些老牌車企的動作不難看出,老牌車企對新能源展現出的勃勃雄心,特別是很多車企推出的自研新品尤為外界所矚目。
此前,無論是廣汽還是長安,多采用與行業新能源頭部企業合作的方式,來推進其新能源戰略的落地。如今自主新品牌的推出,則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老牌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實力,除了老國資品牌表現不錯之外,吉利、長城等民營巨頭的表現也不遜色。
早在2015年,吉利就宣布全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。隨后吉利聯合戴姆勒、沃爾沃,推出了全新品牌smart以及極星,再加上自家推出的幾何汽車品牌,吉利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覆蓋了高中低多個細分市場。而在研發投入上,吉利更是拿出了300億的資金來做技術研發,這種投入力度在整個業內也不多見,其出手之大方由此可見一斑。
與吉利汽車不同,同為民營汽車翹楚的長城汽車,則主打“潮玩嗨”等青春派玩法,來吸引新潮年輕人的注意力。其推出的哈弗大狗系列、歐拉“貓族”以及主打創新野性的坦克系列等,均一掃長城過去老舊的傳統品牌形象,以新潮和前衛的品牌調性,迎合年輕人追求新潮的口味,這種變革力度顯然超出以往。
總的來看,雖然各家風格迥異但殊途同歸。在這場即將到來的新能源造車大潮中,老牌車企們誰也不甘落后。
再度加碼的背后動因
在諸多傳統車企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的背后,與當前汽車行業面臨的一系列利好不無關系。從政策面來看,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上升為了基本國策,全面推動國產汽車業向新能源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。
11月2日,國家發布的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21-2035)》中提到:要在2025年之前,使國內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,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%。這個政策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。
據悉,目前為止我國新能源新車銷量不超過新車總銷量的5%,而直到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才剛剛突破百萬規模。而按照規劃要求,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保持年均4%的總銷量增速,屆時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銷量將達到千萬級規模,從百萬到千萬規模,這其中的增量空間不言而喻。
從市場層面來看,造車新勢力們用自己的成功,驗證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價值。近年來無論是進入中國的特斯拉(Model 3),還是如蔚來(ES6、ES8)、小鵬、理想等造車新勢力車企,均憑借其亮眼的交付成績,證明了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大有可為。
從技術層面來看,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大潮的推動下,國內車企在網聯化、共享化、智能化、電動化方面,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儲備和資源,這無疑對避免后發廠商在技術探索方面走彎路大有助益。
另外,目前老牌車企的市場化探索,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。相關資料顯示,廣汽埃安系列上市10個月之內,實現銷量4.5萬輛;長城汽車的哈弗大狗系列上市36天銷量破萬……一系列的亮眼成績,證明了老牌車企已經在新能源市場方面,取得了一些進展。這對于國產車企接下來在新能源市場的布局,自然大有助益。
避不開的多重焦慮
不過,盡管形勢向好,但是從目前來看老牌車企在新能源領域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。
首先是市場問題。從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整個歷程來看,老牌車企是有優勢的。但長期以來,老牌車企受老業務等歷史包袱拖累,其在新能源業務上邁出的步伐并不快,這從吉利汽車的發展狀況,可以看出一二。
早在2015年,吉利汽車就宣布了“藍色吉利行動”,在國產自主品牌當中率先宣布電動化轉型,并在隨后推出了多線并舉的技術路線,廣泛在混動技術、純電技術、替代燃料與燃料電池四大技術路徑加大投入,并提出目標在2020年,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體銷量的90%以上。
但截至去年底,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僅有11.31萬輛,而去年吉利汽車的總銷量為136萬輛,前者僅占后者銷量的8.3%,這距離其90%的銷量目標顯然是相去甚遠,這個結果對吉利來說顯然是不夠理想。而隨著特斯拉國產化加速,頭部造車新勢力蓄勢待發,吉利等老牌車企在接下來將面臨更大的壓力。
其次是技術問題。在國內造車新勢力掀起造車熱潮早期,國內燃油車廠商雖受觸動有所行動,但相比“all in”新能源的造車新勢力來說,它們無論是在研發投入還是在具體執行方面都不夠徹底。
這就導致老牌車企們眼睜睜的看著造車新勢力們,一步步的在新能源核心技術領域打開了局面,并由此拉開了兩者在核心技術上的差距。而這種技術差距,在以智能化為代表的新一輪競爭更被漸次放大,這也是讓很多老牌車企焦慮的原因。
立足核心技術才是破局之道
從目前來看,老牌車企在市場上的問題比較好解決,但在技術方面的問題解決起來卻并不容易。畢竟,相比造車新勢力,老牌車企在渠道和營銷方面的經驗都比較足,只要產品可行其銷售不成問題。但核心技術的積累卻需要時間來沉淀,這靠短期的努力是很難換來的,長安蔚來的例子,就能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。
長安蔚來是由長安汽車和蔚來汽車,成立的合資汽車品牌,當初兩家合作算是各取所需。當時蔚來有技術但缺乏生產資質,而長安汽車剛好相反,這種情況下雙方“牽手”也算是水到渠成。
但隨著蔚來獲得合肥市政府的背書,過去困擾它的資質問題早已經不是問題了。這種情況下,蔚來開始逐漸退出長安蔚來的日常經營,并逐漸從核心股東行列中撤出。蔚來的撤出,無疑讓核心技術存在短板的長安汽車尷尬不已,不得已之下長安汽車只得重新找來華為、寧德時代來助陣,以彌補其因蔚來出走而導致核心技術缺失問題。
從目前來看,通過與華為等公司合作,長安確實能夠解決當前的問題。但從長遠來看,缺乏核心技術對其未來發展仍會產生不利影響,而這種影響在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,只會變得更加突出。而在當前面臨這個問題的顯然不止長安汽車一家,很多老牌車企均面臨這個問題。
對于這些企業而言,未來出路只有一條,那就是立足核心技術做自主研發。唯有如此,才能夠打破當前存在的種種限制,從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。
文/劉曠公眾號,ID:liukuang110
上一頁:新能源汽車產業“跑步”進入新發展期/
下一頁:2020新能源汽車TOP30